应天,金陵,江宁……南京的这些古称,都是怎么来的?_都城_江南刚_政权

  • 首页
  • 2023最火捕鱼游戏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2023最火捕鱼游戏 > 新闻动态 > 应天,金陵,江宁……南京的这些古称,都是怎么来的?_都城_江南刚_政权
    应天,金陵,江宁……南京的这些古称,都是怎么来的?_都城_江南刚_政权
    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2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96

    公元前 333 年,战国时期的楚威王熊商巡视至今天的南京地界。

    此时江南刚经历吴越争霸的动荡,楚国灭越后将这片土地纳入版图。

    他在石头山(今南京清凉山)听风水师说 “此山形似卧龙,长江天险环绕,乃王气汇聚之地”,立刻下令在此埋下黄金镇气 —— 这便是南京最早得名 “金陵” 的由来。

    作为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,金陵在当时仅是个县级城邑,却因楚威王的这一举措,埋下了日后成为都城的伏笔。

    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孙权在江东立足后,于公元 229 年将都城从武昌(今湖北鄂州)迁至金陵。

    他认为此地 “虎踞龙盘”,改名为 “建业”(取 “建功立业” 之意),并主持修建石头城、开凿运渎河。

    这座新建的都城周长约 10 公里,以秦淮河水系为护城河,宫城位于今南京玄武湖南侧。

    展开剩余79%

    孙权在此设立农官、发展造船业,使建业成为长江下游的经济中心,这也是南京首次成为王朝都城。可惜东吴政权仅存续 51 年,公元 280 年被西晋所灭。

    西晋灭吴后,将 “建业” 改称 “建邺”。

    公元 317 年,西晋因 “永嘉之乱” 覆灭,晋元帝司马睿率北方士族南迁,在江南重建晋朝。

    为避其名讳(“邺” 与 “睿” 古音相近),“建邺” 更名为 “建康”。

    从东晋到南朝陈的近 300 年间,建康城成为南方政权的核心:

    梁朝时城内有 28 万户、超百万人口,秦淮河上的朱雀航(今中华门附近)每日商船往来,运送粮食、丝绸等物资;同泰寺(今鸡鸣寺附近)曾上演梁武帝四次舍身出家、大臣耗资一亿钱赎回的典故。但公元 548 年侯景之乱中,叛军攻破建康城,焚毁宫殿无数,这座繁华都市遭到重创。

    公元 589 年隋朝统一后,隋文帝杨坚为消除 “王气”,下令将建康城 “平荡耕垦”,六朝都城沦为废墟。

    1368 年,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。他打败陈友谅、张士诚后,认为此地 “龙蟠虎踞”,取 “顺应天命” 之意定名 “应天府”。

    朱元璋对南京进行了大规模营建:修建周长 35 公里的城墙(现存明城墙为世界最长古城墙),开挖玄武湖作为护城河,宫城(明故宫)占地面积达 101 万平方米,比北京故宫大 30%。

    他同时下令从苏州、松江等地迁徙百姓充实都城,应天府由此成为全国政治、经济中心。

    朱元璋在此制定《大明律》、设立锦衣卫,其定都策略既考虑 “长江天险” 的地理优势,也借助 “应天” 之名强化政权合法性。1421 年朱棣迁都北京后,应天府保留 “南京” 称号,这是 “南京” 作为正式地名的开端。

    清朝初年,“应天府” 改称 “江宁府”,这一名称沿用至民国。

    1912 年民国成立,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,改 “江宁府” 为 “南京府”,但因政局动荡曾复称 “江宁县”。

    1927 年国民政府定都后,正式设立 “南京特别市”,并进行现代化建设:1929 年建成的中山陵有 392 级台阶,象征当时中国 3 亿 9200 万人口;金陵大学、中央大学等高校聚集,成为文化教育中心。

    南京北依长江、东傍钟山的地理格局,使其成为南北政权争夺的焦点。作为 “江南锁钥”,北方政权南下必先控制南京,南方政权则以此为北伐基地。

    每当天下分裂,南京成为汉人政权的 “复兴基地”(如东晋),而统一王朝为削弱其 “王气”,常通过改名消除影响(如隋改建康为蒋州)。

    从金陵的神秘传说,到应天的皇权宣示,每个名称都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记忆,形成 “一座城市半部历史” 的独特现象。

    如今走在南京街头,建康路的市井烟火、应天大街的车水马龙、金陵饭店的现代身影,与明孝陵的石碑、秦淮河的画舫相映成趣。

    这些穿越千年的地名,不仅是地理标识,更是活着的历史教科书。

    当你看到 “金陵” 二字时,看到的是楚威王的权谋;读到 “应天”,便能想起朱元璋的雄心。这座把历史写在地名里的城市,正等着人们用脚步去丈量,用故事去唤醒沉睡的时光。

    发布于:江苏省